第二百四十七章 第一回合:狂胜
广车仿佛一座移动的武库,车上左手插着三面盾牌,每面盾牌下面绑着一张弓、一壶箭;右手插着两柄长戟,一柄大斧,戟杆处、车辕上还绑着三架上好弦的弩弓,弩弓的滑槽上已经安放好了弩箭——这一设计倒出于赵武的新想法。
广车前方,驾车的御戎身披着重甲,那身铠甲非常厚重,御戎几乎不能站起来,为了在颠簸中很好的操控马匹,大多数御戎都会用一捆皮革绳子,把自己牢牢绑在座位上。而他们身上那副铠甲,将他们从头到尾严严实实的遮蔽起来,连眼孔部位,也只是露出两个鸽子蛋大小的窟窿。
中行吴的车右是负责远攻的,他身上穿着一身轻甲,胳膊上绑着一个狭长的,形同梭子一样的盾牌,手里持着一张弓,脚边还放着一张弩,而在车右附近,零落的竖放着许多捆箭,此外,还有一张巨型盾插放在广车前方、御戎的靠背处,这张巨盾可以在战斗中,掩护中行吴的身体。
那张巨盾脚下还插着几个短柄武器,有备用的箭,替换的戟头,还有短柄的钉锤……中行吴在车上一一检查了广车上的配备,然后偏转头去,向右侧方的指挥车打个招呼,指挥车上的人点点头,用力敲响了车上的大鼓。
鼓声隆隆的响了起来,晋军开始原地踏步,等士兵的步伐一致了,整个天地间只剩下节奏分明的脚步声,司号抡起手中的锤子,敲了一下战车上的罄,随着这声清亮的金属音响起,中行吴微微将手中的戟杆前倾,他的御戎抡起了马鞭,在空中打了一个响鞭,晋军动了。
楚军是一辆战车一辆战车进入战场的,他们只有当一辆战车就位后,其余的战车才按一定间距,逐步就位。而晋军则是整体移动,中行吴带领着上军一个整编军、五个师、二十五个旅同时进入战场,二十五面军旗迎风招扬,晋军整个庞大的方阵像泰山压顶一般,带着晋国人一贯的霸气,不慌不忙的、傲慢的进入指定位置。
鼓号声停止,战场一片死寂,风吹得军旗发出噗哧噗哧的响声,这种单调的响声反而更增加了寂静的氛围,那寂静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楚军有点不知所措,连战连败的楚军遇到了气势汹汹的晋国人,他们正琢磨着该由谁先发,中行吴发作了,他等不及楚军当先擂响进攻的鼓声,直接在战车上冲楚军斜举起自己的战戟,晋军的号鼓顿时擂响了。
第一声鼓声敲响,晋军顿时热血沸腾,二十五面军旗一起前进,二十五位鼓手奋力擂响了鼓声,在他们后方,晋国其余的军队则用号声响应他们的进攻,一时之间,群鸟惊飞,山河变色。
中行吴的战车动了,打惯仗的中行吴并没有像一个热血沸腾的小青年那样,一开始就全力的奔跑,他将战戟收回来,用腋窝夹着戟杆,伸手从战车上摘下一面大盾,用盾面支着身躯,也支着戟杆,不慌不忙的冲自己的御戎吆喝:“悠着点,跟着节奏走。”
晋军的启动是缓慢的,这是一场正攻战,当先推进的是晋国战车,第一彻行是五辆战车,中行吴居中,左右两位驾驶战车的也都是晋国知名的猛士,他们学着中行吴,一手支起了盾牌,另一手夹着戟杆,不慌不忙的随着战车前进。
鼓声越来越快,晋军前进的速度也在加快,稍后,晋军的战车进入楚军射程,中行吴继续用腋窝夹着戟杆,腾出手来,把面甲放下来。
要说面甲,楚国人最擅长制作各种形式夸张的面甲,最有名的是楚国山鬼面甲,这副面具造型夸张,真正的是青面獠牙,相貌狰狞……就在中行吴放下面甲的时候,对面的楚军也把自己的面具放了下来,公子围在战车上挥动着长戟,围拢在战车左右的楚国弓兵仰天举起了长弓,开始搭箭射击。
面对楚军的弓箭,晋军丝毫没有改变行进的节奏,他们依然踩着鼓点,一步步逼近楚军,这时,本来也在推进的楚军因为要等待弓兵的动作,他们稍稍停顿下来,几次呼吸过后,公子围在对面挥舞着战戟,高声吆喝:“放箭!”
铛的一声,数万楚军松开了弓弦,箭杆窜向了空中,天空顿时一暗,紧接着,天地间全是嗖嗖的箭羽飞行声,在箭羽的嘶鸣中,晋国各级旅长吹响了含在嘴里的哨子,随着这声哨音,头彻的晋军扬起了盾牌,其余的晋国步兵则放下了面具,微微低下了头。
箭羽落下来了,一片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暴雨溅落在池塘,许多晋兵身上多了几个箭杆,但大多数箭被盾牌挡下,或者在晋国人的铠甲上弹跳一番,坠落到地上。也有几个不幸者被弓箭射到要害,他们捂着伤口,一声不吭的倒了下去,随后,后排的晋军紧走两步,补上了伤兵留下的空位置,继续随着鼓点前进。
中行吴的车右捡起了脚边的弩弓,他一手支着盾牌,单手用弩弓瞄了一下,一扣扳机,冲公子围射了一箭……这箭并没有射中公子围。与此同时,中行吴轻轻举起盾牌,挡下了公子围车右射来的一箭。
两军继续前进,两军继续射击,他们彼此你来我往,相互向对方倾斜了箭杆。晋国的上军穿的是新式的板式甲,楚军的前茅穿的是组练甲,这种缀满铁片的组练甲相当于后来的鱼鳞甲,或者近似于宋代的步人甲,它的最大特点是非常厚重。两军精锐彼此的防护能力几乎不相上下,一阵你来我往的射击,似乎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