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放下电话,神色黯然。
他有些萧瑟地对着参谋长中山源夫说:“三浦君已经胆怯了,他请求暂停对358兵团的进攻。”
中山源夫也能体谅三浦忠次郎的难处。
任谁面对敌人越打越强,自己越打越弱的局面都会崩溃的。
他开口说:“特高科那边查探到楚云飞将渑池那边的粮食分发给普通民众,他在这里的百姓有着很高的威望。不少受到他蛊惑的愚蠢的支那人愿意为他死战。或许这就是他的士兵能不减反增的缘故!”
内山英太郎听到参谋长的解释,他觉得这是唯一能解释通的了。
不然不可能他一打出招募的旗号,那么多人争着抢着要投奔他了。
至于那些招募的新兵当中不少战斗意识强,搏杀经验丰富这点,或许是之前第31集团军当中那些溃兵都投奔楚云飞了吧。
楚云飞练兵的本事极强,短时间内就能将那些虾兵虾将整合成一支能打能拼的强兵。
不然这一切都解释不通!
内山英太郎叹气一声,说:“楚云飞此人善治军,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不为皇军所用!可惜了!”
中山源夫看到司令官在惋惜,他不由得问道:“将军阁下,三浦君的请求!”
内山英太郎沉思了一下说:“冈村大将贪心了,我们也狂妄了。以为调集十几万兵马就可以一口气将汤恩伯部、’楚云飞部歼灭的同时,攻占豫中豫西。现在看来敌人很狡猾和顽强,我们皇军多线作战,力量分散了。必须吸取教训,暂时先全力攻打洛阳。等打下洛阳再全力对付楚云飞,最后才是汤恩伯部。对于攻打洛阳,你们参谋部有什么建议!”
中山源夫忙回答说:“我们经过分析,认为洛阳的城南有伊河、洛河,有长达10里的沼泽地带,人员车辆难以通过。而且有着楚云飞的一部驻守龙门,短时间内难于攻克。城东地势窄小,不适合日军主力突破。城西那边容易遭受楚云飞、躲在豫西山区汤恩伯部袭击。唯一比较容易突破的攻击路线,就是城北上清宫、史家沟一线。唯一的问题是这里有支那人修建的防御工事。但是在皇军的重炮下,相信不难攻克!”
听到参谋长的分析,内山英太郎当即拍板说:“就将主攻的方向选在城北这一侧!”
“嗨!”
城北上清宫、史家沟一线,就是着名的北邙山。
北邙山地处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是洛阳北面的天然屏障。
名字叫做北邙山,但是说丘陵也可以。
北邙山平均海拔还不到300米,山势平缓,很容易攀登,对进攻一方不会形成太大的麻烦。
而且一旦占领北邙山,架起大炮可以轰击洛阳城内所有地点。
不但日军注意到这点,当初设立第一战区时,国军就意识到洛阳有可能会面临日军的入侵。
先后花了六年时间在城外北邙山翠云峰以上清宫为核心,筑造了一条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的防坦克壕和钢筋水泥建成的较完全的防御阵地。
城内也筑有各式碉堡、交通壕、地道等坚固工事。
其中碉堡很多是半永久性和永久性的,射界很好,还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日军靠轻武器是不能摧毁这样碉堡的,重机枪也无法压制,必须使用火炮。
在日军看来,洛阳已经被团团包围,是瓮中之鳖。
洛阳地区只有区区中国3个杂牌师,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日军预计最多攻击2天,就可以顺利占领洛阳。
甚至可能皇军刚一进攻,洛阳的守军就立马放弃阵地逃走或者投降了。
日军认为必胜,开战前还用了心理战手段,也就是劝降。
在总攻之前,日军以扩音器喊话,要守军放下武器不作抵抗,并以飞机散布传单,对守军提出不作抵抗、参加汪伪和平阵营的“劝告”。
15军军部设置在邙山上的上清宫。
“司令,鬼子又派人来传话了。”
“将人给我轰出去!”
“是!”
看到洛阳守将不肯投降,日军调战车第三师团一个联队战车配合63师团指挥继续进攻。
从5月18日开始,日军各部均已经进入了最后总攻击的位置。
总指挥是第12军司令官,前线指挥官是第63师团师团长野副昌德中将
野副昌德将野战炮兵联队部署在洛阳西南和西北地区,以图对洛阳城北守军阵地进行交叉炮击,将进攻重点放在洛阳城北上清宫和史家沟一带的城外阵地。
他认为在第一军和第12军胜利余威下,且有足够的炮兵和第二飞行团的配合,以其十个步兵大队的兵力,足以攻下洛阳。
在63师团作战命令下达后,其下属67旅团长柳勇少将就认为洛阳守军拥有坚固的阵地,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时间,特别是对地形与道路侦察和攻击准备必须充分。
柳勇少将提出将总攻时间从5月18日夜晚推后到5月20日,但这个意见遭到自负的野副昌德的拒绝。
5月18日晚7时30分,日军炮兵开始对洛阳城北国军上清宫阵地,猛烈炮击。
炮击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三时,日军67旅团随即向洛阳北外围阵地发起攻击。
守军第15军两个师利用山地和永备性钢筋水泥工事,辅之以交通壕、散兵壕、防坦克壕,并有密集的布雷区和铁丝网,用各种轻武器和迫击炮,对沿山区丘陵村庄及从麦田中运动的日军予以还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