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马鸣阁道
魏延这个人吧,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倒霉催的。
早期魏延只是刘备的部曲,一个大头兵而已,在这个看重出身和家世的年代,魏延其实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但他遇到的主君是刘备,唯才是举,看人极准的刘备。
刘备一眼就看中了魏延有成为大将的潜质,把他从普通的士卒提拔为部曲将,还曾经把自己的亲兵白毦兵交给魏延指挥。
这是魏延的幸运,毕竟愿意从大头兵里提拔出将领来的君主,在汉末这个时代,大概也就刘备和孙权两个人。
魏延之于刘备,大概就相当于吕蒙之于孙权。
只是早期的刘备自己都寄人篱下,新野县还是刘表为了对抗曹操,借给刘备安身的,因此魏延一直是以刘备亲兵的身份,留在刘备身边而已,并没有多少锻炼的机会。
后来,张溪前往江夏任职,刘备把魏延塞进了护卫队,而张溪也体察了刘备的心意,在鄂县保卫战后,以魏延作战有功为名,在江夏给魏延弄了个校尉的官衔。
从这里开始,魏延就算是有了正式的武官编制了,不再是一个大头兵,而是正式的底层武将了。
再之后,刘备入川,魏延就开始倒霉了。
本来吧,跟着张溪充当攻取益州的先锋军将领,魏延本以为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结果一路上尽遇到投降的人了,也就在雒城外打了一仗,功劳大头还被黄忠这个老头给拿去了。
没办法,雒城一战,北门先登的人是黄忠,擒获刘循的人也是黄忠手下的士兵,魏延没能抢过这个老头。
最后论功行赏,魏延也只是得了一个牙门将军的官衔赵云升任翊军将军后,留下来的职位。
牙门将军这个官职吧,说高不高,但好歹也是杂号将军了,说低也低不到哪儿去。
毕竟刘备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号嘛,官职上得遵循汉制,上报朝廷.刘备可以原创官职,但不能修改官制。
举个例子来说,刘备可以原创牙门将军,翊军将军,军师将军这样的官职,但这些官职也依然是杂号将军,临时官职,不能把这些官职像四方将军那样固定下来,这样是违反汉制的。
当然,曹操和孙权就没有这么多的顾虑,曹操把四征将军作为固定官职,位还在四方将军之上,而孙权直接把都督这个临时职位给固定下来了。
好吧,官职和官制的事儿,一时半会儿说不完,留到以后再水吧.还是说回魏延。
魏延其实也不是不满意牙门将军这个官职,他不满意的是,这个官职是赵云升任后留下来的,导致大家一听说魏延的官职,下意识的就会觉得吧,魏延不如赵云。
魏延是不服气的。
论武艺,两人切磋过,短时间内难分胜负,论指挥,魏延擅长指挥步卒,赵云擅长指挥骑兵,不好比较,论资历.这个魏延确实比赵云要晚几年投靠刘备,但前后时间差距也不大。
魏延吃亏就吃亏在,他并没有单独领兵的经验,而人家赵云在入川的时候,独领一军,连克江阳,犍为二郡,立下大功的。
所以,这次刘备打算绝马鸣阁道的事儿,本来帐前名将云集,论官职论资历都没有魏延什么事儿的,但魏延立功心切,主动向刘备请命,要求前往绝马鸣阁道。
当然,这里面未必也没有魏延想要效仿自己的偶像关羽的意思。
当初关羽绝北道,帮周瑜攻取南郡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魏延如果也能决断马鸣阁道,同样可以为刘备攻取阳平关立下赫赫战功,这样大家说起他魏延,就会跟关君侯相提并论,而不是把他当成赵云的备胎来看待。
刘备倒是没啥意见。
现在刘备面临的情况,跟周瑜在南郡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刘备这方人多。
本身派人去断绝马鸣阁道,一方面是消除张合前出广石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促使夏侯渊救援张合,分阳平关的守兵,达到兵法中所说的“倍则分之”的目的。
所以刘备本来的想法就是让新生代将领领兵去锻炼一下,如果能消灭广石的张合当然更好,如果不行,时不时的骚扰一下张合,让他不敢离开广石也就可以了。
因此,魏延既然请战,刘备就索性同意,任命魏延为主将,陈式为副将,领兵一万,前往马鸣阁道。
而夏侯渊在察觉到刘备派人进攻广石的张合后,也快速的做出了反应,派徐晃率领精兵五千人,前往保护马鸣阁道,援助张合。
魏延,陈式,正式对阵张合,徐晃。
从后世的眼光看,魏延和陈式的组合稍微弱了一点,但魏延毕竟也是名将,说不定还能对抗一下呢但现实却很骨感,魏延陈式被张合徐晃两人夹击打退,不得不收拾残军,依山驻守。
这确实也不能怪魏延和陈式,主要是马鸣阁道和关羽的绝北道是不同的。
关羽的绝北道,就是一个概念,只是要求尽量断绝北方来的补给而已,而南郡以北,是很大的一片区域,关羽完全可以打游击。
但马鸣阁道,它真的就是一条山道,两边都是高山,根本不存在游击的可能。
要断绝马鸣阁道,魏延和陈式必须选择正面击败徐晃和张合,而张合和徐晃,两个人是有前后夹击的优势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