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下却不一样了。
随着大于搞出了设计方案的同时,氧化汞锑的价值也被一同开发了出来:
具备放射性,代表着可以用来做探测、
比铍更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代表着可以参与到电子工业的生产中、
上佳的催化效果则可以运用在有机合成、气体处理和石油加工等领域.....
如果再把以上诸多特性一综合,一个绝佳的新方向就出现了:
航空航天。
没错。
航空航天。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氧化汞锑虽然在没有公开的核弹制造案例,但它本身是一种很重要的国防材料,核心应用就是火箭发射。
所以国内那些号称自己手上有货的人使用的话术,基本上都是【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里面搞出来的,第二吨半价哟亲】。
换而言之。
即便氧化汞锑今后在核弹上的进一步研究遇到了卡壳,也可以同步转向航空航天领域。
毕竟别忘了.....
杨振宁所设想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就是一个标准的航天项目呢。
当然了。
置换这种前景的“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毛熊版本的那种黑科技基本上是没啥可能出现了——不过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还算事儿?
后世别说红汞炸弹了,中子弹甚至氢弹都没有实战过呢。
截止到2023年,亲眼见证过原子弹威力的也就那么些个熟人罢了。
因此比起实战能力,概念上的威慑....也就是证明自己掌握了这项技术,显然要比前者更加重要一些。
“......条件不足啊。”
王浩然下意识摸了摸下巴,很快也理解了于敏的意思: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咱们如今的工业水平还是有些不足,短时间内搞出标准版的氧化汞锑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不过我认为咱们可以把这个项目联名报上去,作为一个备忘录性质的课题存档。”
“等到咱们原子弹爆炸成功,届时的人手就可以一部分研究氢弹的小型化,另一部分去研究氧化汞锑在核武上的应用了。”
“于敏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安排很合理。”
于敏很快点了点头,但很快便又话锋一转:
“不过......”
王浩然看了他一眼:
“不过什么?”
于敏有些憨憨的挠了挠头发,脸上露出了些许羞涩的笑容:
“不过浩然同志,氢弹小型化的技术....我们小组已经在三天前突破了。”
王浩然瞬间呆立当场:
“?!”
整个会议室现场亦是落针可闻。
过了足足有好一会儿,王浩然方才带着惊愕回过了神:
“于敏同志,你说什么?你们解决了氢弹的小、型、化?!”
大于再次露出了一道人畜无害的笑容。
王浩然感觉自己有些麻了。
要知道。
氢弹的小型化和上头提到的微型中子弹可不是一个概念,微型中子弹是属于【体积威力等比缩小】的范畴,而氢弹小型化指的则是体积缩小威力不变——这个逻辑之前用体重身高的例子解释过一遍。,
从战争角度上来说。
核武器在试爆成功后只能算是走出了第一步,实战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局限——因为它的体积太大了。
没有完成小型化的核武器要达到一定的当量还得用重型轰炸机运到头上去扔(参考霓虹),或者大型固定发射场发射重型火箭(参考阿三),操作繁琐不说还容易被拦截。
当年海对面之所以能投弹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霓虹的拦截技术很不成熟。
而核武器完成小型化后就不一样了,用战略轰炸机在敌方领空1000公里外就能发射,还能搞降落伞空投,各种千奇百怪的姿势都能给你解锁开来。
说句有点直白的话。
没有完成核武器小型化的华夏如果真和海对面干起来,那么想要把核武器投到海对面本土其实可能性很低。
倘若真的发生了战争,兔子们能做的就是从附近拉个垫背的——你敢打我?敢打我就把原子弹丢到霓虹棒子那边,大家一起完球!
但核武器小型化之后就不一样了。
无论敌人来自地球的哪个角落,兔子们都有办法威胁到他们的本土。
可以这样讲。
只有完成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华夏才能真正具备挺直腰板的底气。
因此眼下听说大于解决了氢弹小型化的问题,王浩然哪能不激动?
实际上。
此时此刻失态的远远不仅是王浩然一个人,其他诸多专家的脸上亦是惊喜不已。
例如之前负责钋保护层研制的冯吉便忍不住举起了手,对于敏问道:
“大于,你说的是真的?你应该知道小型化代表着什么。”
眼见冯吉语气严肃,大于便也收起了之前的腼腆,同样肃然说道:
“冯主任,今天这么多同志都在场,我可不敢糊弄你们。”
“之前在解决了微型中子弹中子源的问题后,我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了氢弹的小型化研究里,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最终还是幸不辱命。”
“关于这点陆光达同志、厂长、钱秉穹同志还有徐顾问都可以为我作证,至于小型化的理论基础则是哔哔哔.....”(突然发现哔哔大法真好用,其实我也不知道啥原理来着,笑......)
看着又是一口消音词的大于,徐云倒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