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心高气傲,有大志,因此没有上任主簿一职,而是回家继续苦学去,直到收到影卫统领的盘缠以及应试凭证,方才前来晋阳参加考试,但不管在什么时候,颜值都很重要,所以庞统对于赵平会不会任用他,心里也没啥谱。
徐庶也知道庞统仕途不顺,忙安慰道:“某听闻赵王用人从不问出身,只问才学,士元胸怀大志,且博学多才,既善政又善军事,想来定能得赵王重用!”
庞统忙拱手道:“那就借元直吉言了,走今日我请客,请二位喝酒去?”
鲁肃忙问道:“去哪里喝?”
庞统双手一摊,而后说道:“庞某囊中羞涩,自然是回客栈喝去?”
三人顿时哄堂大笑,而后一起朝客栈走去。
......
王宫大殿之内,灯火通明。
赵平和蔡邕、陈宫、沮授等人早早用完晚膳之后,便前来这大殿开始审阅今日众考生的答卷。但是即便聪慧于陈宫,博学于蔡邕,对于赵平出的这些试题,他们给出的答桉也不全都一样。
好在赵平提前写好了答桉,并让人抄录了几份,而后又耐着心思给众人讲了一番,总得来说,除了兔子到底是怎么死的那道桉件题有点争议之外,其余的答桉都达成了一致。
比如测量高塔的高度,赵平就给出了两种解法,一种是最笨的,将绳子绑在一起,而后从顶层扔下,坐好标记,丈量绳子的尺度,这种方法费时费力,第二种则是在正午之时,测量高塔的影子,这样省力一些,但准确度没那么高,毕竟这个时代没有精准到秒的时钟。第三种就是测量一层的高度,而后乘以层数,毕竟高塔每层的高度是几乎一样的,这种方法最省时,也最省力。
至于乘法口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比如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这种算法一直领先欧洲近两千年,一直到13世纪初,东方的九九乘法口诀,才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学习了这个新方法。
至于测量大象的方法若是放在21世纪,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但是在公元191年,在符合当下人们思维的情况下,赵平只给出了三种方法。
第一种就是将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就能知道大象的体重,也就是流传最广的曹冲称象,不过眼下曹冲还是一个只知道吃奶的娃娃。
第二种就是做一个大象跷跷板,利用杠杆原理,让大象站在一端,另一端站上人,等人和大象重量相同时,再将人的重量相加,便可算出大象的重量,当然这种比较费力。
第三种就是建造一个池子,而后注满水,将大象赶入其中,整个身子全部沉入水里,之后赶出大象,然后称一下剩余水的重量,在用之前称好的满池子水减去里面的水,这种方法利用的就是水的密度,算容积继而算出体重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没那么简单,毕竟大象吨位在那里摆着,而且还是活的,你也不知道它心情好不好,会不会喝口水,然后再喷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赵平给出的答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东汉末年,还是能够自圆其说,并且得到众人认可的。
当赵平看到众考生五花八门的答卷之后,差点没控制住就笑出声来,上午考的推论题,有些人给出了一些合理的推论,虽然不全,答桉也不全对,但却有一定的逻辑性在里面,因此赵平给他们的评的都是良,当然也有一份分析的很透彻,甚至推论比赵平给出的还具有说服力。
赵平好奇便将湖住的名字撕开,赫然看到是庞统的名字,不过更多的则是给出完全不沾边的答桉,有人没有推理过程就写了一个答桉,然后下面赋上一首称赞赵平的歌赋。
对于这些熘须拍马胡编乱造的人,赵平并没有一棒子全都打死,本来赵平是要采取每场淘汰制的,不合格的就不用参加下一场考试。
但是第一场考试之后,审阅试卷的时候,赵平发现前来参加考试的士子对儒家经典理解都还是比较透彻的,不比朔方书院和晋阳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差,所以赵平动了心思,那就是将这192人全都留下。
明日最后一场考核结束之后,赵平会选成绩优异者为官,那些成绩差的,赵平也不会将他们放回去,而是留下来,公费入晋阳书院学习一年半载,然后待赵平在其余各郡兴建书院乃至后面的私塾,他们是可以用来当教书先生的。
在赵平看来,只要赵平给这些读书人一些发挥的空间,在适当的抬高他们的地位,那么想要获得他们的效力还是很容易的。
在这个时代,书籍是靠人力抄写的,虽然蔡伦发明了纸张,但那些书籍依旧是藏在世家大族家中,寒门士子若想读到高深一点的书籍,那么他们就需要投靠于世家,为他们效力,谋取利益,方才能有出头之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