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末。
赵平在赵王府暖阁召开了一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一下今年的收获,而后制定一些明年的计划,然后交由各部,各地驻守的武将、官员去执行。
如今赵平掌控着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北地郡、雁门郡、太原郡、上党郡、西河郡、上郡、常山国、安定郡、武都郡、河东郡、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南阳郡、总共十七郡,控弦之下人口三百余万人。
相比先前赵平没有讨伐董卓之前,地盘扩充了三分之一,人口增加了近一倍,所以说赵平讨伐董卓还是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只是压力也不小。
由于董卓的横征暴敛,因此右扶风、河东郡、武都郡、左冯翊、京兆尹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的十分艰难,甚至连过冬的粮食都被董卓军给搜刮走了,所以赵平缴获的粮食,以及带走国库三分之二的物资大部分都耗费在这些民众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赵平没有乘机一举占领整个凉州,实在是粮草不济啊!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太过于高产的粮食,五户人家方才能养活一名士卒。
而且打仗打的是后勤,后勤运输又没有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只能靠牛车、马车等,通常情况下若是远征作战,一名前线士卒需要十几名士卒运送粮食方才能够吃,而且这些粮食路上还会被消耗掉一部分,若不是赵平修建了水泥路,只怕粮食的消耗会更严重。
赵平看向沮授问道:“公与!先前下令各郡做一次人口普查,可有结果了?”
沮授忙道:“王上!我军控弦之下总计360万余人口,这其中新增的一150万百姓当中,有八成都是没有田地的佃农。王上是否要按照先前等地施行的土地政策去执行?”
王上是礼部尚书蔡邕同礼部一众官员重新制定的对赵平的称呼。
辛评拜道:“王上!河东、左冯翊、京兆尹,这三郡地方虽然不是太大,但世家大族众多,我担心一旦实行起来会困难重重!”
赵平说道:“有困难是肯定的,但新法一定要坚决贯彻下去,那些世家从来都不待见寡人,寡人也没必要待见他们。若是放在五年前,寡人说不定会在乎他们的态度,但是如今,寡人身后有三十万将士支持,有三百六十万百姓的民心,羽翼已丰,已经不惧他们的势力了!”
被赵平调回身边担任官职的崔钧出言道:“王上!缘何如此痛恨世家?”
赵平笑道:“州平!先前你在西河郡担任太守,一年下来,收到了多少田税,多少人头税难道还看不破吗?”
崔均治理的西河郡虽然比不上赵平麾下的各郡,但也是政治清明,不过每年收上来的赋税还真不多,这也是为什么崔州平手头兵马只有三两万的原因。
崔均忙拜道:“还请王上明示!”
赵平见此便说道:“朝廷的赋税来源于农税、商税、人头税等,每逢旱灾、洪涝之年、田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把手里的田地低价卖给乡绅、豪强,朝廷的税收是十六税一,但这些乡绅、豪强向那些佃农收田租的时候,好一点的拿走一半,不好一点的拿走十之七八,如此以来,百姓们吃不饱饭,在有心人的扇动下,很容易就成民乱,所以乡绅豪强兼并土地无疑是罪魁祸首!”
崔均不解道:“那这又跟世家有什么关系?”
赵平笑道:“因为世家掌控着人才资源,直接的说,大汉各地的太守、县令都是这些世家的门声,而那些寒门子弟若想当官也需要得到这些地方官员的举荐,地方官员又出身于世家,所以寒门子弟最终也成为了世家把控的对象。而乡绅、豪强为了躲避朝廷的税收,就会串通这些世家隐瞒真实田产、人口、甚至谎报灾情,继而从终谋取私利!”
崔均也是聪明人,自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忙道:“既然如此,王上直接打压士绅就行了?何必压榨世家呢?毕竟还要靠世家为王上输送人才啊?”
赵平看了六部官员,方才说道:“世家为朝廷输送人才不假,可这些人才一旦为官,因为受了世家大族的恩惠,因此他们少有人会将家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大都是成为了维护世家利益的工具,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赵平说得在理,但崔均却是问道:“如果王上将世家全都剪除,没有了世家,又该怎么选拔德才兼备的读书人做官员呢?”
赵平这才说道:“这也是我今日召你们来的原因,我打算在新年的第一天,下发一道王令,废除选官所用的察举制度,改为科举制!”
崔州平不解道:“敢问王上!何为科举制?”
沮授、陈宫、蔡邕、辛评、辛毗、曾安这六部大老这些日子以来几乎天天被召见,赵平同他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科举制,并且讲了眼下察举制的种种缺点,以及科举制的优点,因此最终六人被说服,同意了赵平发布王令实行科举制。
而举行科举制的部门无疑是礼部。
蔡邕出言道:“崔太守!所谓科举制,就是由礼部统一举行的考试,而后根据考试结果选拔成绩佼佼者任免官职!”
崔州平不解道:“这跟先前的先举荐,后考核有何不同之处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