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达十五卷,这还不算完,有一些经各种考虑,没打算考。
比如,声乐。
声乐有用,不管是教小朋友知识,还是寻找谱写军乐之人,都有用,可,没乐器。而且像宫商角徵羽之类的音律,李孟羲不太懂,问关羽,关羽不懂,问刘备,刘备不熟,那就没办法考核了。
所以音律不考。待日后条件充足了,再考。
这第二步准备,也完成了。
时间不觉已到了中午。
腹中饥饿,李孟羲三人先去弄了吃的,关着门草草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忙碌。
第三步,该给各科出考题了。
首先,【纵横】一卷,虽说纵横一卷是面试,没有文字题干,但就算是面试,也得有题所问才行。
思来想去,李孟羲有了对策。
他目视刘备关羽,说到,“不妨可如此三问。
其一,问,若有朝皇甫嵩带兵前来寻衅,言说我军拥贼自重,此事若去交涉,问该当如何。
其二,问,若他郡贫苦百姓见巨鹿分田,蜂拥来投,他郡太守因而前来质问,问,当如何与之交涉。
其三,若有一人,在我军从军,而其家人不在巨鹿,皇甫嵩听闻其人在我之处,拿其家属要挟,此时,若出使解救,该如何行事?”
这三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全是义军不久的将来或将遭遇的。
故,设此三问。
这一来,能选拔舌辨交涉人才,二来,他日万一真遇此日之事,有所预演,也能早有对策。
刘备暗暗点头,把此三问记下。
到此时,李孟羲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考这么多科,分值该怎么办?
最好似乎是应该一科一百分来的。
那么,纵横一科,就三题,怎么一百分?不够均分的。
所以,为凑分数,李孟羲又凑一题。
题是,“若往幽州公孙瓒处买马,该做何种准备?遇公孙瓒,该作何种说辞?”
这一题,虽是纯粹为了凑分,使四题能刚好一题二十五分,但这一题同样是跟义军息息相关的实务。
军中战马并不多,来日扩建骑兵,必须得买马,而求购马匹,没有比公孙瓒处更好的选择了。公孙瓒处一是马多,二是公孙瓒跟刘备是至交,关系不用白不用。
纵横一科之后,为【经学】【数算】,也就是类同后世语文数学两大科,李孟羲有感此两科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重要性非其他科目可比,所以,他准备加重此两科分值。
准备是,经学分值两百,数算也是两百。
然后,剩下的便是出题。
李孟羲是谁,那可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摧残,做过不知多少张试卷的人。
各种出题形式,李孟羲可太熟了。
经学题,李孟羲大致分诸以下几部,第一部,零散的【论语】散句,以填空的形式出。
第二部,结合实务,听写,比如,百家姓氏,各类粮食作物和寻常商品的名称,及军旅相关的常见词汇,这考察文字功底与听写能力。这一部,是经学考试最重要的内容,只是考察文字水平而已。
第三部,乃考察书信,公文等基本的的各类文献格式。这第三部,李孟羲又不懂了,幸而刘备关羽皆懂,当时刘关张相识,就是在涿州的征兵榜文之下认识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汉代人,刘关张对常见的公文告示格式非常清楚。
经学三类题目,按分比,李孟羲规定的是,论语散句,三十分,公文格式,五十,其他一百二十,全是为考察文字功底的听写。
对分值安排,刘备和关羽多有异议,都说论语考的太少。
可,李孟羲再一考虑到实用性,喵的论语读的再熟,结果就只认识论语上的那些字,让去记个【攻城弩车】这四个字,他喵的弩不会写。那这般通晓论语的读书人,他用处在哪?只能做小孩子的启蒙老师,而难掌实务。
再者,李孟羲再一考虑到自己还记得的论语实在不多,这要是考的太多,那阅卷的时候,都不懂对错,岂不尴尬。
所以,从李某人的面子和实用性两个方面,论语知道点就算了,文字功底更重要,要想执掌实务,政务的基本就是得能写会记,故而,不管军政民政,文字极其重要。
刘备关羽二人拗不过李孟羲,只能出题。
花大约半个时辰,题出完了,李孟羲把题目算了算,核对了一下,删减排版一番,又拿大纸誊抄了一番。
然后,又用另一张纸按印象中的试卷的格式设计了板面,然后小心的尽可能小的一笔一划的抄写试卷。
考虑到汉末的书写习惯,乃是可恶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写,李孟羲只能别扭的也这样誊抄。
纸张左上角,第一列,先是,【籍贯】,然后,州郡县乡里村,各级籍贯。
然后紧跟着是,【姓名】姓名字。
试卷的这一部分,乃是登记参试人的籍贯和姓名,李孟羲突然问刘备关羽二人,“要不咱们发下白纸浆糊,让考生们写好名字,把名字糊上,以此,杜绝徇私作弊,如何?”
阅卷人很明显只会是李孟羲关羽跟刘备,结果,李孟羲还担忧徇私舞弊,得把他自个防着,也是公正到骨子里了。
能避免徇私舞弊,这当然很好,刘备关羽哪能不同意。
之后的正式试题部分,填空,诸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子曰,三人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